IP 地址演进:从 IPv4 分类到 CIDR 与 IPv6
IP 地址是网络通信的基础标识。IPv4 采用 32 位地址,面临资源枯竭;IPv6 以 128 位地址提供近乎无限的扩展空间。本文系统阐述 IPv4 的传统分类、CIDR 的优化机制及 IPv6 的核心架构。
一、IPv4 地址的传统分类
早期 IPv4 按首位特征划分为五类:
类型 | 地址范围 | 网络/主机位 | 用途 |
---|---|---|---|
A 类 | 1.0.0.0 ~ 126.255.255.255 |
8/24 位 | 大型网络(1677 万主机) |
B 类 | 128.0.0.0 ~ 191.255.255.255 |
16/16 位 | 中型网络(6.5 万主机) |
C 类 | 192.0.0.0 ~ 223.255.255.255 |
24/8 位 | 小型网络(254 主机) |
D 类 | 224.0.0.0 ~ 239.255.255.255 |
— | 多播通信 |
E 类 | 240.0.0.0 ~ 255.255.255.255 |
— | 保留实验 |
Note
127.0.0.0/8
为环回地址;10.0.0.0/8
、172.16.0.0/12
、192.168.0.0/16
为私有地址。
二、CIDR:解决地址浪费的核心机制
传统分类导致严重地址浪费(如 500 台主机需分配 B 类,浪费 6 万余地址)。无类别域间路由(CIDR, Classless Inter-Domain Routing) 引入前缀长度表示法,实现灵活分配。
1. 表示方法
格式:网络地址/前缀长度
示例:
192.168.1.0/24
:前 24 位为网络号,等价于传统 C 类10.10.0.0/16
:B 类大小172.16.0.0/12
:覆盖全部 B 类私有地址
2. 子网划分与地址计算
/n
表示前 n 位为网络部分,剩余 (32−n) 位为主机部分。- 可用主机数:
(减去网络地址与广播地址)
CIDR | 主机位数 | 可用主机数 |
---|---|---|
/24 | 8 | 254 |
/23 | 9 | 510 |
/25 | 7 | 126 |
/30 | 2 | 2(常用于点对点链路) |
3. 核心优势
- ✅ 高效利用地址:按需分配,避免浪费(如 500 台设备可用
/23
) - ✅ 支持 VLSM(可变长子网掩码):同一网络内可划分子网
- ✅ 路由聚合:ISP 可将多个小网络聚合成大块(如
192.168.0.0/21
覆盖 8 个 /24),减少全球路由表条目
三、IPv6:下一代 IP 协议
为彻底解决 IPv4 枯竭问题,IPv6 采用 128 位地址,提供
1. 地址格式
- 128 位,8 组 16 位十六进制数,冒号分隔
示例:2001:0db8:85a3:0000:0000:8a2e:0370:7334
- 压缩规则:
- 前导零可省:
2001:db8:85a3::8a2e:370:7334
- 连续全零组用
::
表示(仅一次)
- 前导零可省:
2. 主要地址类型
类型 | 前缀 | 用途 |
---|---|---|
全球单播 | 2000::/3 |
公网可路由地址 |
唯一本地地址(ULA) | fc00::/7 |
私有网络通信 |
链路本地地址 | fe80::/10 |
同链路通信,自动配置 |
组播 | ff00::/8 |
一对多传输 |
任播 | 同单播格式 | 发往“最近”节点 |
3. 核心优势
- 更大地址空间,支持万物互联
- 原生支持自动配置(SLAAC)、IPSec 和扩展头
- 简化报头结构(固定 40 字节),提升转发效率
四、过渡机制与现状
IPv4 与 IPv6 长期共存,主要过渡技术包括:
- 双栈(Dual Stack):设备同时运行 IPv4 和 IPv6
- 隧道(Tunneling):IPv6 报文封装在 IPv4 中传输
- NAT64/DNS64:IPv6 客户端访问 IPv4 服务
目前全球 IPv6 普及率超 40%,广泛应用于 5G、物联网、云计算和车载网络。
总结
- 传统分类法因僵化导致地址浪费,已被淘汰。
- CIDR 实现灵活寻址与高效路由,是现代 IPv4 网络的基石。
- IPv6 提供海量地址与先进特性,是未来网络的必然方向。
掌握从 IPv4 到 IPv6 的演进逻辑,是理解现代网络架构的关键。